媒体报道多领域融合 ,多层级共通,公益行业全链条的综合性连锁型服务机构
当前位置:首 页 >新闻中心 >媒体报道

【孵化版块】疫后成长系列8——疫情期间空闲太久,员工状态难恢复,怎么办3

浏览量:2746

针对疫情后期社会组织具体、聚焦的一系列问题,我们整理了 12 个问题,设计开展“疫后激活:社会组织怎么办”系列分享,不仅为社会组织如何恢复、发展提供建议,更为未来如何应对黑天鹅事件提供思路。

昨天,我们开展了第三场分享,主题是“疫情期间空闲太久,员工状态难恢复,怎么办”,嘉宾是虎孝君老师、郭根进老师、谭红波老师,以下为三位老师的分享内容。


01虎孝君老师分享

我们复工比较早,2 10 日就开始上班了。在这期间我们实施了轮流值班制,把团队分成了两拨人,每拨人上一天休一天,避免过多的员工聚集接触。坚持了 20 天左右,在 3 1 日后所有员工复工。经过近两个月的工作实践发现,员工在工作节奏上跟以往有非常大的区别,比如说有懈怠、抵触情绪等,工作节奏也不如疫情前,结合我们以往的情况,我希望能给大家分享一点一山一水的经验。一山一水在 3 月中旬开始着手讨论制定我们机构的绩效考核,疫情影响是一方面,另外也是处于机构长远发展的考虑。一山一水现在有 23 名员工,2016 年就实施机构的绩效考核制度,但以往绩效考核都是针对业务的考核,因为这次疫情,恰好也是给我们机构一次练内功的机会。

   重点在绩效考核方面做调整。在过去很多时候我们都在讲,要把机构打造成学习型团队,但其实在机构的治理层面,对于打造学习型团队并没有什么体现,在整个工作过程中也没有体现学习型团队的特点。我们在绩效考核调整中将考核指标做了调整,从过去单纯的针对业务的绩效考核外加入了学习考核。调整后业务考核占 60%,学习考核占 40%,学习考核占比还是非常大的。学习考核重点设置了两块,一是读书,一是写作,各占 20%。其中写作这一块又有区分,一是专业写作,二是常规写作。我们希望在社会发生大变故时,大家工作不便时,通过学习来做调整。另外也是希望将学习型团队坐实,而不是仅仅在口号上,将打造学习型团队落实在机构治理层面,学习绩效考核跟机构员工年终奖挂钩,而且全年的绩效平均分决定第二年是否要加薪。

      甘肃这边疫情没有武汉那么严重,但在大的社会环境改变后,会对我们这些小的个体产生影响,绩效考核的修改也是我们在一个月里和员工进行讨论制定出来的,不单是为了考核员工而考核,也是以此希望员工能重视学习。有个个案,我们机构曾经入职了一个员工,在其他企业有3年的工作经验,但是我们很快发现他的能力与他三年的工作经验不匹配,当时感觉很痛惜,三年工作没有积累任何成长和经验,感触很深刻,因此我们希望我们的员工不仅在自己的机构,哪怕走出去,也能独挡一面。通过绩效考核将对学习的重视程度提高到一个高度,希望员工在我们机构工作的同时,能为未来工作时奠定坚实的基础。无论是在我们机构还是在其他机构,都能成为这个社会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人。这就是我们在这次疫情当中落实的事情。


02郭根进老师分享

   我是苏州汀斯社工总干事郭根进,汀斯目前大约 40 人,主要开展社区服务、青少年服务、监管评估、空间运营等内容。

   疫情期间空闲太久,员工复工状态难恢复,怎么办?这个问题一看就知道是机构的管理者提出来的,因为这阶段机构管理者是最焦虑的,我分享一些我们机构的做法:

一、项目管理

   公益组织最擅长的就是项目管理,那将机构复工这个工程当做一个项目来管理,背景分析(疫情动态)、目标设定、内容设定(制定工作计划、工作量量化)、启动会(全体员工大会)、汇报会(钉钉日志)、复盘会(对阶段性工作进行全盘统筹)等等。疫情期间,总干事就作为复工项目主管,以周为单位制定工作计划,根据每周疫情的实际情况制定发布机构工作安排,具体工作、责任到人、落到指标。
二、团队重组

   在复工初期,由于区域、业务、到岗率和平常都不一样,机构可以重新组合工作团队,跨界跨域合作。我们机构刚复工就打破原有项目组,建成两大条线,线上标书组和线下防疫组。

   副总干事负责线上标书组,带领主管提前写标书、项目书、梳理总结技术手册等;总干事负责一线防疫工作,直接对接不同团队社工。下面的团队也按就近原则、能力匹配原则进行分工合作,这样的跨界跨域新团队,其实很大的刺激了工作的效率。

三、焦虑共情

   疫情期间,机构管理者无时无刻都在焦虑,复工、工资、裁员等,都有危机感。但是很多一线员工是感受不到的。管理者要利用好焦虑感和危机感,这也是我们进行团队的凝聚力打造的最好时机。患难见真情,但也要让大家知道你在患难、你在焦虑,只有共情才能共生。

   比如,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我带头,自愿报名成立 7 人的抗疫先锋队,每天在群里反馈我们的工作内容,一方面是让全体员工知道我们在做啥,另一方面是让大家感同身受,我的同事、伙伴,现在正在赴汤蹈火,我也需要及早复工,做好自己的工作。

同时,机构目前项目状况、资金状况等危机,也要及时传达下去,我们要通过焦虑感、危机感营造,机构与员工同甘共苦、感同身受,有助于让员工快速回归到工作的状态。
四、真诚沟通

   员工复工状态难恢复原因不一,有的是因为对疫情本身的焦虑,这时管理者要积极与其交流,同理员工的情绪,一个个沟通交流,掌握员工实时动态,同时给到一定的时间,不宜太急,如两周来调整状态期。

   也有对社工、公益行业前景担忧,比较迷茫,原来我们能做的好像很少,原来我的薪资这么不稳定,这个时候管理者需要为他介绍行业未来的走向、个人职业规划等。当然,这个时候管理者的榜样作用很重要。不管是个人信念还是行动,管理者要做好先锋带头,以自己的工作节奏和激情带动员工。

五、人文关怀

   在疫情期间,由于空间和距离的限制,员工对企业文化和关怀的感知会相对减弱。机构可以设计一些关怀,让员工有更强的参与感。我们汀斯做了三件事:线上云团队,打电话关怀每一位员工;妇女节,机构准备了一份暖心大礼包(生姜、红糖、暖宝宝等);4 月初机构周年庆,买了蛋糕,开展了线上有奖大作战活动。

当你在社区防疫执勤的时候,忽然接到一个同工的电话、一份机构的礼物,你的心里应该也是暖暖的。这时候组织活动,都能增进团队的凝聚力,提升复工状态。


03张海波老师分享

   今天的话题是怎么提高我们小伙伴效率的问题,在疫情后有特别多组织的工作人员没有找到状态。大量小伙伴已经休息太久了,可能整体效率不高。在这样的情况下,我们怎么提升我们小伙伴的状态,就成了非常大的问题。有些小伙伴可能已经被疫病的信息折磨得特别痛苦了。在这样的情况下,我以成都某家机构为例,从三个方面分享一些策略调整。

01制度上

   第一个是制度上的调整,一个机构无论有没有疫病影响,实际上我们都要去考虑到制度的有效性。像这家机构,现在还是有些小伙伴在家,有部分区域现在还没有解禁,在这样的情况下,机构提出了第一个制度要求,就是衣着和办公位置的要求。

如果你是在家里的话,要在非卧室的状态下开展工作,因为在卧室里面,人天然的效率就特别低。并且因为每天都有早会,所以要求每个小伙伴穿着正常的衣服开会,不能是睡衣。
   第二是日报制度。是内部管理制度上的改变,这家机构最早就倡导每天交日报,日报制度上我不知道大家是怎么安排的,这家机构内部要求明确他每天的工作产出以及延宕的工作内容,通过日报让每人每天都有明确的工作产出。
   第三是这家机构全面实施了关键任务制度。所谓关键任务,是每个月通过月会跟小伙伴确认一个指标,关键任务指标由小伙伴自己提出,然后由机构的核心管理层形成一些遵从 smart 原则的关键工作指标。通过这些指标的搭配,明确了我们每个伙伴在这个月要去完成的工作量,这个工作量决定了他自己要怎么投入。

   第四是大部制改革。原来这家机构是小团队制,以一个街道为单位,颗粒度更细。但实际上发现机构中适合给大家支持和督导的人有限,原有的工作方式,从机构的治理体系上来说,我们对口的人会过多,造成跟进不下去的结果。基于这样的情况,这家机构实施了大部制改革。通过大部制改革。将一个个区作为维度转化成为组织,每个组织设定一个督导,通过这样的督导来推动工作有效进行,并且可以督促到各项工作有序开展。

   以上这些是制度层面的内容,然后就是工作内容上,有些工作延宕了,有些工作给大家安排了一些深入的内容,比如说像研究、归纳等。在这样的情况下这家机构也做了一些工作内容上的调整。

02工作内容

   第一个是加多培训找感觉。因为有些项目暂时没法实施,在疫情的中后期我们做了较多的培训,比如邀请省社科院的专家老师通过在线方式给小伙伴培训。通过这样的分享吸引大家去激活之前对这些项目的感受。

   第二个是分拆工作明计划。小伙伴经过疫病后状态不佳,特别是有很多基层的小伙伴,并不知道他需要做什么具体的工作,或者有时候会忽略掉他具体要做的事。所以通过分拆工作明计划的方式,陪伴小伙伴一起去寻找工作的目标和内容。明确什么时候你要做到什么程度,告诉他我们的预期,通过预期让我们的小伙伴能知道自己要做什么。

   第三个是小步快跑。既然大家效率都比较低,一开始就给他特别大的工作量,其实他很容易处于无所适从的状态,在这样的情况下,我们可以用小步快跑的方式,让我们的小伙伴逐渐找到工作感觉。比如原来可能会说搞一个活动,但有可能把这个工作拆解成为几个小的阶段性工作,两三个小时能完成的工作,让我们的小伙伴可以在完成这个工作内容时,快速找回工作方法,通过一些小工作内容的完成来找回自信。

   最后,就是共同愿景与目标。我们在很多时候,实际上要与小伙伴达成共情,这些项目到底怎么样,我们自己的发展未来怎么样,实际上都需要向我们的小伙伴明确。疫情之后,当我们给了大家工作内容后,我们还是要让大家看到更远的未来和预期。在这样的情况下,我们需要将我们的共同愿景和目标告诉小伙伴,让我们的小伙伴可以知道机构在做什么,这样他自己的目标性会更加明确。

03员工干预

   一是员工心理支持。首先来说这家机构内部,有些小伙伴一天到晚在看与疫情相关的新闻,结果是天天沉湎在疫情新闻和悲观情绪中,这些疫病的新闻已经打乱了他的关注点。在这样的情况下,我们身边有些心理老师可以介入进来,给大家一些支持。比如有个姑娘就不太愿意回到岗位上,通过一些工作,我们让她正确认识这个疫病情况。

   二是内部解困扶助。还有就是成都有部分区域已经解禁了,适当在内部做一些团建,把团队内部的氛围营造起来。还有就是适当给员工做解困,在成都我们的学校都解禁了,学生们已经回到学校去了。我们有很多小孩子,其实还没有回学校,像幼儿园现在还没有回学校,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给员工提供一些支持,比如对孩子的支持,因为他现在又要兼顾工作,又要兼顾家庭,建议给他们做一些解困。这种解困其实有很多方面,举个例子,一是在制度方面,这家机构今年针对有这种需求的小伙伴,对考勤做了适当软化。有的伙伴要送小孩子,那要求十点或十点半到岗就可以了,只要是一天的工作指标和工作任务可以完成,这个是可以接受的。还有就是做线下的小型活动,比如我们有些小伙伴的小孩也送不到学校去。我们机构的项目涉及到社区工作比较多,在这样的情况下,我们在跟社区协商达成共识的前提下,在设计项目时可以把小孩带在身边一起参与。这样确保我们的小孩有人照顾。

   三是借款度过难关。最后疫情期间,有些小伙伴资金会比较困难,这家机构内部有暂借资金的机制。暂借资金肯定不能从机构的项目资金当中出。是由机构的负责人少量的暂借一部分资金用于给员工解困,后面工资发放之后分月再把这个资金还回来,通过这样的方式,来为我们的小伙伴舒压,如果不帮他舒压,他的焦点必然在生活当中的问题上,就不能有效的工作。

   总结一下,刚才给大家分享的三个大方面,一是在制度上,是考验大家内部治理,让大家进入到工作状态,我们要苏醒员工的状态。另外一方面要构建制度,特别是像这家机构可能在全城有几十个点位,必须要求信息化管理,日报制度、关键任务制度、大部制改革都是为了更高效的团队管理。第二个就是工作内容上需要让小伙伴们达成共同的愿景和目标,让他们知道机构的未来发展是什么。另一方面,通过一些培训和小任务找回工作感觉。同时帮他分解工作,让他知道下一步要怎么做。第三个就是员工干预,我们要给员工做一些舒压,资金上舒压、家庭上舒压、团队上舒压,让我们的小伙伴们轻装上阵,有助于他们效率提升。

以上是“疫后激活:社会组织怎么办”系列分享第三期的内容整理,好了,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吧,我们“疫后激活”。